侯家骥——全国优秀教师 、组织胚胎学教授
侯家骥,男,汉族,河北新城人,生于1930年5月。1952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1953年卫生部第一届高师班组织胚胎学专业结业。1953年5月由卫生部统一分配到兰州大学医学院工作。自1953年至2000年历任兰州大学及兰州医学院组胚专业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主任、教授。其间兼任过兰州医学院基础部主任 (第一届)、教学行政组组长、教务处处长、教学督导组副组长等职,还担任了中国解剖学会理事,甘肃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多年。筹建与领导了兰州医学院医学基础课的调整、充实、改革与健全等各项工作,为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索。1983年12月获甘肃省卫生系统科研成果二等奖。1985年7月获甘肃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9月获甘肃省高等院校1981-1984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1988年9月获甘肃省委、省政府“园丁奖”。1989年5月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89年9月由国家教委、人事部、中国教育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收录于英国剑桥 《国际名人传记辞典》23卷。2001年被聘为甘肃省医学会名誉会长。
作为教师,他把三尺讲台作为施展人生才华的舞台,并为之耕耘50余载。他讲课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神情并茂,语言富有哲理,声音富有磁性,深受学生们欢迎。他不仅讲授业务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生们普遍反映:“听侯家骥老师讲课就是一种享受……”。他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且多才多艺,尤其喜好京剧,至耄耋之年,还能清唱高歌。他自1953年起,先后承担了兰州医学院历届医疗专业本科、专科、妇产专业等专修科学生的组织胚胎学主讲工作30余年。1978年后,随着学院专业设置的增加,承担了医学、公共卫生、药学及口腔专业多届本科与专科的组织胚胎学主讲及教学组织工作。1996年离休后仍受返聘承担各专业的组胚教学任务,直至2004年因病手术之后。在5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先后对不少于40余届约万名以上的医学生进行过组胚专业的讲授与指导,被师生誉为医学院才子之一。在此期间,先后在西北师大生物系、兰州大学生物系、甘肃中医学院以及海南医学院等院校兼任过组胚专业的主讲或客座教授。在教学中先后撰写过《组织胚胎学讲义》、《组织胚胎学实验指导》及补充教材7-8种,约百万字以上。还组织编译和编著了《哺乳类细胞的超微结构》、《实用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胚胎学》、《组织学图解》、《临床肝胆病学》、《现代肝脏病理学》等专著80余万字。在教学方法及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曾撰写过《画好黑板图是形态学课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和医学生谈学习方法问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刍议》以及《为青年成才铺路架桥---对培养研究生工作的体会》等文,在院刊及全国专业教学会上交流。另外,还撰写了《甘肃省解剖学会简史》(1946-1990)。自1960年主持兰医组胚教研室工作以来,对教研室的教师通过备课、教学、专业外语辅导、开展专题讲座与学术活动直到科研能力的实践与培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使教研室的教学质量处于全院前列,并得到历年广大师生的好评,多次获得省级与全院先进单位称号。60年代初,还受省卫生厅委托,为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培养了两届师资班40余人,成为西北各省解剖学与组胚专业的骨干力量。1979与1982年,先后在定西卫校与天水卫校,对中专教师及部分医务人员介绍组织学进展(电镜研究)和报告胚胎发育与畸形发生等专题,帮助提高专业水平,协助制订科研计划。1981年主持了省内教师和专业人员的人体胚胎学讲习班两个月。1984年受教育部委托,在兰州医学院举办了全国人体胚胎学暑期高师班,由教育部聘为学术主持人,近30所院校派教师参加。1980年以来,先后在重庆、西宁、海南等地医学院校做有关神经系统衰老研究的专题报告,并多次在全国解剖学年会上大会发言。
作为学者,1960年以来,在不断完善教研室建设与提高组织胚胎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先后在神经组织形态学、胃的组织发生及粘液特征组化研究以及神经系统衰老形态学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在全国性期刊上陆续发表论文40余篇。并在上述领域内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自1980年后,在神经系统衰老的研究中作出突出成绩,并对衰老的原因提出了某些新的看法。先后在《解剖学报》、《动物学报》、《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及《神经解剖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1989年后的论著还被收录于美国权威期刊 《生物学文摘》(Biological Abstract)及《中国老年研究要览》(协和、北医大出版社,1991年)中。上述研究是国内有关神经系统衰老研究中起步较早并较深入的系列工作之一。
从80年代起,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了科普宣传工作。先后参加并主持了人体知识展览 (1982年暑期,参观人数达20万以上);编写了甘肃广播电台的《话说人体》连续节目中的《细胞---微妙的人体基本结构单位》和《人体是怎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两部分(6000字),并编写了省卫生厅委托的优生优育丛书中《先天性畸形及其发生》(约2万字,1986年)。
侯家骥教授的家庭四世同堂,对儿孙辈要求严格,为人处事身体力行。四个孙子均考入高校,其中两个考入重点大学。外孙从小在身边受其熏陶,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侯家骥教授无论在人品、才学,还是事业、家庭等方面,皆为年青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