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华俊——医学物理学专家、物理学教授
邝华俊,男,汉族,广州人,生于1917年2月,九三学社社员,物理学教授。1939年8月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1940年至1942年在香港华英中学任教。1943年起分别在贵阳医学院、重庆湘雅医学院、长沙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担任讲师、副教授,并兼任中国物理学会长沙分会理事。1956年9月在支援大西北建设时,主动要求到兰州医学院工作。并担任兰州医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1979年晋升教授。1981年当选为兰州市城关区第九届人代会代表,兰州市第九届人代会代表。曾兼任兰州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中华医用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创始人之一),《中华医用物理学》杂志副主编,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
在从事医药物理教学及科研学术工作40余年间,邝华俊教授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扎实渊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他承担了医学院医学、药学等专业学生的大量物理学基础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以及实习指导课程的讲授工作。邝教授平易近人、关心学生、教书育人,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在教学工作之外,邝华俊教授倾心学术研究,参与编写出版专著多部。1957年主编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当时出版较早的医药物理学教材,解决了我国当时医用物理学教材缺乏的问题;1959年翻译出版《放射性辐射防护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2年翻译出版《放射性同位素剂量学》;1981年和刘昔和、吴幸生教授共同主编出版《医学物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另外,邝教授还编撰论文、著作多部,并多次获得教育部、卫生部和甘肃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教材奖,在医学物理学界得到了全国同仁的好评与尊敬。
邝华俊教授虽然身患重病,多次进行手术,但是他依然以坚强的意志坚持工作,勤勤恳恳,为兰州医学院的医学物理学教学与科研发展做了许许多多的工作,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2月5日7时在广州病逝,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