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基础医学院举办整合课程虚拟教研室研讨会和整合课程集体备课第二讲,教学督导白德成教授、张小郁教授、马岚副教授以及整合课程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院副院长景玉宏教授主持。整合课程教学研讨会旨在探讨新医科背景下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医学新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具有兰大特色的强医之路。
《运动系统》课程主要从宏观、整体研究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中运动系统的组成、全身各个骨的形态结构、各骨骼在人体中的连结、全身骨骼肌的起止点、作用及神经支配,将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中的脊神经、脑神经加以整合,使学生从整体上真正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功能。
在骨学讲授中,洪老师将讲义与临床标本相结合,极大程度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且印象深刻,在关节学讲授中,洪老师更是亲自上阵,进行运动演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肌学讲授难度最大,洪老师实施PPT展示和案例引入,引导同学们进行思维整合,培养临床思维;在中枢神经对运动的调控的讲述,洪老师多数情况化身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其自由探索学习,为之后局部解剖课程神经部分的系统学习埋下一粒兴趣种子。
洪老师课堂上讲课幽默风趣,生动且富有激情,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课后更是积极回应学生的反馈,旨在打造更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优质课程。
研讨会上与会老师深入探讨了各学科间的衔接和融合,精确把握学科的内容尺度,希望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高效且完整地向同学们展现课程的内容。
会后,副院长景玉宏指出,《运动系统》课程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人体基本的医学知识框架,教师应谨慎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预留课程的弹性空间,以引导为主,逐步加深知识的难度,让同学们取得螺旋式上升的进步。
据悉,基础医学院自2019年起,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选聘具有临床医学背景的教师成立整合课程组,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教学模式。器官系统整合课程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疾病到治疗”的医学规律,将医学教育中生物医学课程以各系统器官为教学单元进行有机整合,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以系统器官为中心重新组织构建教学内容,减少内容的重复,提高学习效率,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基于临床问题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