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秋,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在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的基础上成立,但未建立解剖学教研室。解剖课由中央医院眼耳鼻喉科主任李武功副教授等兼任。当时有助教1人,技术员2人。教学设备简陋,仅有少量尸体标本。1949年8月兰州市解放,同年9月,兰州大学医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俊三留校任解剖学教师。至1953年,兰州大学医学院解剖学科分为两个教学组:大体解剖学组由曾俊三同志负责;组织胚胎学组由张爱诚同志负责,并领导全学科工作。两个组共有副教授1人,助教4人,技术员2人,工人2人。教学设备和标本有所增加。
1954年9月,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并设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曾俊三主任领导下,开始编写解剖学教材,进行实验室建设。
1956至1962年,宫敬忠,黄志霖,陈浩德等同志先后调来解剖教研室工作,又有本院毕业生留校任解剖学教学工作,教师队伍逐渐扩大。在此期间,解剖教研室共有教师11人。宫敬忠任教研室主任,曾俊三、陈浩德任副主任。教研室开设了3个实验室,教学设备和尸体标本都有明显改善。曾经受卫生厅委托,解剖教研室举办过3期中级解剖师资班,学制一年,为省内各卫校培训师资队伍。1961年宫敬忠招收了我省第一个解剖专业研究生(刘恩芝,现在西北师大体育系任教),并创建了神经解剖学研究室,为教研室开展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创造了良好条件。
1966至1976年,文革期间,解剖教研室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合并,组建教学分队,进行开门办学。
全国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后的解剖学教学1977?1985年,1977年高考统一招生的77级开始,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又增设局部解剖学,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很高,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979年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成为学院最早具备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的硕士点之一。1980年后,教研室将局部解剖学由教师示教标本,改为学生自己解剖操作尸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1982年后,学校实行多层次办学,招生规模扩大,解剖学教研室承担有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解剖课。据1985年统计,教研室开设有5个实验室,每年承担约1081人次的授课任务,课时数达到3200学时以上。在此期间,教研室共有教师17人,技术员6人,工人1人,宫敬忠任教研室主任,宋景民、冯慎远任教研室副主任。
改革开放以来,解剖教研室的教职员工在教学设备较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学与科研经费紧张的条件下,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克服了许多困难,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尤其在九十年代后解剖学教研室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实验室建设更趋完善,同时加大了科研工作力度,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据1997年统计,该年度共完成了14种层次专业44个班次3722学时的解剖学教学任务,学生人数达到1144人次。
1995年,学院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对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工作,重点从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本次校内评估,初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由原来的五个扩大为十个;建立了以神经科学、心血管学、人类学等学科为研究方向的研究室;更新了部分教学和科研设备。本次评估工作在本室的进行是建院以来的首次。全体教职工在教研室主任戴玉景,副主任侯一平、宋焱峰的集体领导下,大家思想统一,目标明确,齐心协力,顺利地通过了本次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1996年,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成立,隶属于基础部,主要承担院内各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管理等事务性工作。教研室主任戴玉景兼任实验室主任,刘锐明任实验室副主任。
1998年,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参加甘肃省首次高校合格实验室评估工作,甘肃省教育厅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按照有关规定对本室进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在本次评估工作中,学校投资安装了电视电教设施,加强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验室全体教职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本次评估工作顺利通过,并挂上了“甘肃省高校合格实验室”的牌子。基本达到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目的。
2001年,学院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宋焱峰任教研室主任,张朗任党支部书记。
2002年,兰州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成立,负责办理全省有关遗体捐献事宜,副院长朱任之任主任,秦晓民,潘福生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宋焱峰任主任,刘锐明任副主任。
同年,国家教育部对兰州医学院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全室教职工在宋焱峰主任的领导下,认真整理各种原始材料;健全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安装更换了多功能解剖台,使福尔马林对师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在近半年的日子里,大家夜以继日忘我地工作,学校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知道督促,并在我室多次召开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现场会,号召全校向我们学习,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确保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本室的准备材料在全校最齐全,工作井然,环境整洁。在评估期间,教育部的专家曾多次亲临本室参观指导。我室全体教职工为学院的评估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发展中的解剖学实验室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师生的高度赞扬,同时吸引了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和副省长李膺前来我室参观指导工作,使全室的工作跃进了一个更新的发展平台。大大地调动了全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向高水平大学层次发展迈进。
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这给发展中的人解教研室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这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日子里,教研室各项工作在探索中进行。按照兰州大学的要求,人体解剖学授课在榆中校区和医学校区进行,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学工作的重心向榆中校区转移,一切从零开始。教研室主任宋焱峰教授多次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和工作人员去榆中进行实验室选址、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学设施安装、人体教学尸体、标本搬运等工作,使医学生按学校的计划如期在榆中校区上课,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室的工作重点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工作为重点,以科研工作为关键,以教研室的全面建设为中心,以整个教研室的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这大大地调动了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
2006年,基础医学院决定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合并,成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研究所,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宋焱峰教授兼任所长。
2008年在研究所神经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神经科学研究所,隶属于人解与组胚研究所。并成立红十字会兰州大学遗体捐献接收工作站,负责全社会的遗体捐献手续办理、接收等方卖弄工作,为医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尸体来源。
目前,人体解剖学研究所共有教师及教辅人员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9人,实验师3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硕士学位。宋焱峰教授任研究所所长。
教学方面:本所承担医学各专业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麻醉解剖学、神经科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组织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其中《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科研方面:研究所的精英团队在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道路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甘肃省教学名师侯一平教授以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医学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丘脑后部HA,GABA和SP神经元对睡眠-觉醒的调节作用”,使本所的科研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随后景玉宏博士又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糖尿病脑老化的干细胞机制”。近年来研究所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共计 篇,其中SCI收录 篇。
目前解剖学教研室共有7个科研方向:1、神经科学?神经传导追踪,睡眠与记忆;2、脑血管?老年痴呆,脑梗塞;3、临床应用解剖学;4、心血管; 5、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参与脑缺血损伤的机制研究;6、脑可塑性与脑老化,脑重大疾病的分子基础;7、睡眠与觉醒,神经毒素(肉毒毒素)的作用。建立有免疫组化研究室,迷宫研究室,心血管研究室,临床应用解剖研究室,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任务。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从建院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先后共有70多位教师在本教研室工作。五十多年来教研室共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各类本、专科学生数万名,学员遍布世界各地,为祖国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一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