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老书法家、医古文专家 何裕

发布时间2019-05-20   字体大小T|T
何裕——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老书法家、医古文专家
   何裕,男,汉族。1921年生于甘肃省临洮县,字聚川,晚号竹节馆主,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同年秋在兰州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加入中共地下党。解放后曾任甘肃省学联秘书长、兰州市政府秘书,甘肃省文联中苏友好协会筹备组成员及甘肃省文联委员。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何裕先生在学生时代曾经在《经世日报》读书周刊发表文学类文章五篇。1949年初在任助教时就教授一年级2个班国文、曾在《西北日报》发表汉乐赋《战城南》时代悬解、释义等论文三篇。1951年任兰州大学讲师。1952年8月-1953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联共党史。1954年兰州医学院成立,调任兰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教授并编写联共党史、中共党史、共产主义运动史、哲学等多部讲义用于教学。五十年代曾经发表《阴阳五行学》、《祖国医学中之辩证法》等多篇医学类相关文章。文革期间被关“牛棚”、后在制药厂劳动,图书馆任管理员。1979年调中医教研室从事医古文、医学史研究和教学,曾经编写祖国医学简史。1982年任副教授,后任德育教研室主任并教授德育课程,主要论文有《汉简章草书法》、《漫谈汉简》、《九歌“东皇太乙”解》、《裴岑记功碑之历史价值》等等。1987年离休后受聘任美育教授。
   何裕先生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受家庭熏陶喜好书法,上大学时深得黎锦熙、王汝粥教授奖掖,得观汉魏诸碑及古今名人墨迹,又从刘盼遂、陆宗达两教授教授文字、声韵、训古之学,更促进书法爱好。工作之后得省内著名书家牟月秋、魏振皆等老先生教益,更涉甲骨、金文、汉简、敦煌写经,书艺眼界更宽。文革后期,专心中国书法史及古文字研究,曾任全国书协一、二届理事、甘肃省书协筹备组成员及名誉主席。省政协委员、省诗词学会顾问、省老年大学书法系教授、兰州市老年大学书法系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甘肃分会顾问。2001年3月,经全国书协推荐,由文化部、教育部授予“二十世纪有突出贡献的老书法家”称号。
   何裕先生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一、二、三届书法展,《“中日”、“中新”及“国际”书法联展,作品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书法卷),并为全日本书道联盟汉简研修会讲授《汉简章草书法》,国内名胜古迹及有关纪念场馆均有题字、碑刻及作品陈列,并为诸多单位及个人书法集、册页、长卷题签,作品远涉东南亚、日本,及欧美许多国家,深受国际友人之赞许。
   何裕先生文学素养深厚,知识面广,文史、哲、美、医各科兼习,书艺精湛,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喜作榜书,尤善用笔,功力深厚,结体古拙、朴茂,汉魏相参,浑然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何裕先生为人耿直、文革中倍受罹难、始终襟怀袒荡、坚强不屈、最后一个走出“牛棚”。先生书法博采众长、数十年勤耕于书屋,耄耋之年、仍挥毫自如、自成一体、广为国内外爱好者收藏。
   何裕先生的许多早期墨迹手稿、鸿篇巨著、在文革中全部被毁,这深为可惜。现存于各地馆藏、书市书斋、或名家书屋、百姓厅堂的无论是斗方、对联,还是中堂、长卷,匾额、碑刻,皆为传世之作,将为后世留下不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