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药用植物学专家、教授 赵汝能

发布时间2019-05-10   字体大小T|T
赵汝能——药用植物学专家、教授
    赵汝能,男,汉,1929年3月出生于云南省宾川县。1951年9月至1955年8月在昆明师院和西南师院生物系学习。1955年9月至1959年8月在甘肃兰州卫校任教员,1959年9月至1978年在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生物及中草药教研室任教员。1978年晋升为讲师,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7年晋升为教授。1982年5月任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中草药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11月任药学系主任,1984年至1996年任甘肃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1984年至1996年任甘肃省药学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原甘肃民盟常委、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委。
    赵汝能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他一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为了开发甘肃省的中草药资源,他不辞劳苦,翻山越岭,先后多次深入到省内几十个县的深山野岭,对中草药的生长、分布、产量及用途进行普查,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带领同事们建成了甘肃省最大的中草药标本馆,为甘肃省药材资源及中草药教学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科学资料。赵汝能先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其中《中药资源学》获得199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第三届优秀教材一等奖;《甘肃中药志》获甘肃省1984年科技进步奖;《甘肃大戟属药用植物的初步研究》获甘肃省高校1992至1993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汝能先生一生奔波寻百草、著成药志惠陇原,退休后在甘肃省长基金的资助下、呕心沥血近十载、主持编写了440多万字的《甘肃中草药资源志》(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本志分上、下两册,上册于2004年12月1日出版,下册于2007年8月1日出版。上册收载药物1036味,图版398幅;下册收载植物药750味,动物药211味,矿物药58味,图版342幅。上、下两册总计收载药物2055味,含植、动、矿物2540种。 在蜡烛泪干、心血将尽之日能出版发行。这为陇原大地留下了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并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中草药资源库。 为甘肃省的中草药资源及开发利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陇原当地群众誉为“甘肃的药王爷”。
    赵汝能先生在几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治学严谨,亲自担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进修生的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药学专业人才,经他指导的许多学生已成为我国药学教育、科研、产业、药品检验工作中的骨干。他言传身教、悉心培养青年教师,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独特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师德风范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作为管理工作者,赵汝能教授在任原兰州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期间,以对教师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药学系的发展着眼,宏观把握,科学定位,真抓实干,锐意改革,为药学系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赵汝能先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毕生追求进步,于1952年在大学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87年当选为甘肃民盟常委,1985年担任政协甘肃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8年当选为政协甘肃省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在任职期间,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政治坚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扎实,为人正派、品德高尚 ,他密切联系群众,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他一生简朴、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事事以身作则,始终把自己的生命与药学学科发展连在一起,把全部精力融入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之中,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誉。
   赵汝能先生因病于2008年6月5日22时2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