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全国先进工作者、工程师 刘志勋

发布时间2019-03-18   字体大小T|T
    刘志勋——全国先进工作者、工程师
    刘志勋,男,1923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中共党员,工程师。1947年2月就职于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1949年8月就职于兰州大学医学院,1956年起到1981年10月在兰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工作。现为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退休职工。
    从参加工作开始,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勤恳工作,除配合科研和日常实验教学工作之外,制做了大量的组织胚胎教学切片标本,并进行了实验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受到同事及各级组织的肯定和奖励。1960年4月被选为兰州市东岗区第二届科学技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代表,评为技术革新红旗手称号。1960年荣获甘肃省先进工作者并参加了甘肃省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62年2月作为先进生产者出席了甘肃省第四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曾多次被评为兰州医学院院级,总支或部级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退休后仍受聘于教研室继续参加实验教学,同时协助本室侯家骥教授、王先荣教授,对所培养的多名研究生科研实验技术进行了指导、指导培养年轻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到1994年。自1959年起至1994年完成技术著作一部:《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实践》(胡燈琨 杨森 刘志勋等编著);分别获得1985年甘肃省卫生厅二等奖(科研);甘肃省教育委员会1985—1987年度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兰州地区汉族胎儿形态发育和先天畸形研究》1996年获甘肃省教育委员会荣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
    在组织学技术新方法探索上,从相关资料中,选出了一百多种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经验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的对教科书中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改进创新,所得结果资料,分别在中国解剖学会1962年、1964年、1982年学术年会上进行新的技术方法交流。1984年在湖南召开的中国解剖学会首届组织胚胎学技术交流会上,交流介绍有十几篇新的方法和技术。分别发表科研及实验技术论文三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二十篇:《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的复合染色法》(兰州医学院学报,1959年);《肥大细胞标本制作的介绍》(兰州医学院学报,1963年);《介绍一种结缔组织铺片标本制作法-显示两种纤维三种细胞》(兰州医学院学报,1963年);《角膜标本的分层揭片制作法》(解剖学通报,1964年第1卷);《O.H.E染色区别垂体前叶细胞的方法》(解剖学通报,1982年第五卷 增刊2);《胃腺细胞的PAS-HE复合染色法》(兰州医学院学报,1985年第一期);《制作鸡胚标本的改良法》(解剖学通报,1965年第二卷)此方法在暑期教育部委托兰州医学院和重庆医学院两校组胚教研室主办“全国人体胚胎学暑期高师班” 的实验课中特别操作演示……。以第二作者发表于《解剖学杂志》、《解剖学通报》、《动物研究》、《两栖爬行动物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兰州医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多篇。